15/01/2009
啟德發展好事多磨,七百萬人望穿秋水,終於盼得工程可望於下半年正式上馬。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發展局前日公布的方案中,竟然採取「先公屋、後商業及遊樂設施」的發展進程,首期工程包括興建逾一萬三千個公屋單位及啟德郵輪碼頭首個泊位,但區內主要社區設施包括多用途體育館及都會公園等則要延至二○二一年前才建成。
回首啟德發展大計,終究走不出一個拖字。其實,各界人士早已就計劃出謀獻策,提出各種建議,其中不乏真知灼見。只可惜,港府剛愎自用、閉門造車,甘將計劃一議再議、一改再改,結果一拖就是十年,時至今日,啟德仍是一塊空地。
事實上,早在二○○二年七月一日的《太陽報》「社論」中,我們已以「地靈萬博光世代,天馬啟德聚星輝」為題,剖析香港當時面對的經濟困境,並提出四大對策,包括以發展郵輪碼頭為中心,將舊啟德機場發展為「啟德萬博城」,建立以香港為中心、遍及亞太區的郵輪航線。我們並建議將郵輪碼頭兩邊的海旁發展成一個美食遊河夜市,既有香港仔式的珍寶大型海鮮舫,又有避風塘式的遊河活動及美食。不難想像,如果當局及時採納我們的建議,整個啟德發展計劃可能早已完成。
兜兜轉轉之間,七年光陰一晃而過,而港府最後拍板的方案,竟與當年我們提出的建議大同小異。這一方面證明了我們建議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也證明了我們提出的一系列商業及遊樂設施,確實符合香港發展的急切需要。只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今啟德發展計劃雖然有望動工,但當局卻將這些商業及遊樂設施置於公屋發展之後,如此規劃,實在莫名其妙。
當局聲稱在啟德興建公屋有「迫切性」,這其實是自欺欺人。事實擺在眼前,在金融海嘯衝擊下,本地失業率趨升,民生日益困頓,此刻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就是振興經濟,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尤其是澳門旅客已超越香港,香港再不盡快增加旅遊設施,前景將更加黯淡。港府放下刺激經濟大事不顧,反說興建公屋更有「迫切性」,如此本末倒置,實在荒謬絕倫。
俗話說「沉香竟當爛柴燒」,以此形容港府的所作所為,再恰當不過。事實上,對於港府在啟德興建公屋,不少市民已經多次提出反對。眾所周知,香港寸金尺土,而像啟德般的市區靚地,更是買少見少,假使當局將這些公屋用地推出市場拍賣,必可為庫房帶來巨額收入,而將這些賣地收入另擇土地建公屋,豈不是可以幫到更多人?更何況,啟德既已決定興建郵輪碼頭,理應將剩餘的土地預留興建酒店、商場等配套設施,港府決意在啟德興建公屋,規劃混亂,根本就是對土地資源的極大浪費!
而對於啟德公屋的住戶而言,港府的做法並非優待,而是虐待。日後居民入住率先建成的公屋,勢將面對一塊「前不幵村、後不幵店」的工地,除了長期忍受工地噪音及污染之外,即使買一棵菜也可能要乘車外出,加重他們的生活負擔。難怪此議一出,立即招來公屋團體炮轟「港府歧視公屋居民」,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港府未有吸取發展天水圍的桝訓,繼續「先公屋後社區設施」的做法,逼公屋居民做開荒牛,令啟德變成另一個天水圍。
事實證明,港府決定在啟德興建公屋,已經犯下規劃上的嚴重錯誤。而他們發展啟德拖拖拉拉,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更令香港白白浪費逾十年光陰。怕只怕,時勢不等人,還沒等到啟德發展大計全部完成,香港已經淪為區域競爭中的最大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