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種族問題敏感 參選人步步為營

14/01/2008


今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民主黨前第一夫人希拉妮與黑人參議員奧巴馬之爭成為焦點。奧巴馬這位僅有兩年多參議員資歷的新丁,竟能與希拉妮鬥得難分難解,固然令人重新評估白宮是否已準備好迎接首位黑人主人,但卻再次凸顯種族問題在美國實在十分敏感,連分屬政壇老手的希拉妮,最近亦被指輕視馬丁路德金,遭部分黑人政治領袖上綱上線批判,其在南卡羅萊納等黑人為主州份的選情或受到影響。

最能說明種族問題挑動美國人敏感神經的,莫過於新罕布什爾州初選奧巴馬在民調大幅領先下,仍然以三個百分點落敗,不少輿論歸咎於所謂「布雷德利效應」(Bradley effect)。黑人布雷德利八二年代表民主黨競逐加州州長,一直以來民調均大幅領先共和黨的白人對手,豈料最後卻出現戲劇性逆轉。八八年的民主黨總統初選黑人民權領袖傑克遜意外輸給白人杜卡基恩、八九年維珍尼亞州州長選舉中,黑人候選人懷爾德選前民調贏白人對手一條街,結果卻僅以不足百分之一險勝。

有民調專家認為,白人接受民調訪問時,為免被認為是種族主義者,故大多傾向支持黑人候選人,但到了不記名投票、沒有公眾壓力時,卻改投白人一票。

「布雷德利效應」是否存在,值得商榷(奧巴馬得票率與民調相若,只是希拉妮得票大幅飆升),但該理論的流行,卻足以證明美國人對被扣上種族主義者帽子的恐懼,可說已到「驚弓之鳥」的地步。

任何有理性的人都知道,不投黑人一票與「種族歧視」並無必然關係,我不支持奧巴馬,可以因為他經驗不足,甚至因為他是煙民(雖然奧巴馬曾表示為了參選而戒煙);同理,支持希拉妮也可以因為覺得「買一送一」(選希拉妮送克林頓)划算,甚至認為她「靚女」,總之就跟種族問題無關。

奧巴馬競選的聰明之處,正是他看透了美國白人擔心被標籤為「種族主義者」。他與上一代黑人民權領袖的從政者不同,從來不會將白人置於黑人的對立面,相反他一直強調所謂「美國夢」─只有海納百川的美國文化,才能讓像他那樣來自弱勢階層的少數族裔吐氣揚眉。換言之,無論何種膚色的人,投他一票就等於站在有份締造「美國夢」的道德高地。

奧巴馬這種「營銷策略」能否成功尚不得而知,但值得深思的是,那些純粹因為奧巴馬是「黑人」便投他一票的人,到底比鍾情「白人希拉妮」的「種族主義者」高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