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2008
電訊管理局被踢爆測試高清「機頂盒」馬虎。該局為二十三款申請合格標籤的機頂盒進行測試,合格率達七成。不過,專門檢驗「機頂盒」的香港科技園指,全面檢測涉及多項專業項目共需四十小時,而電管局的測試只是替每款機頂盒播放兩小時「睇𣈳畫面靚唔靚」,指該測試「根本唔算真正簕檢測」,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則批評電管局連測試的普通標準都達不到,枉為權威。
電管局前日稱,有二十三款機頂盒參加「自願性標籤計劃」,經該局測試後,發現分別有六個「升級版機頂盒」及一個「基本版機頂盒」不合格,餘下十六個即約七成則合格,獲發標籤,意謂市民可以放心購買。
睇兩個鐘就收貨
不過香港科技園企業拓展及科技支援副總裁張樹榮(圓圖)指,該些測試「根本唔算真正簕檢測」,因為電管局純粹觀察高清電視畫面有否鬼影及字幕是否清晰,「放個訊號落機頂盒,睇佢兩個鐘,畫面靚就收貨」,真正全面檢測升級版機頂盒卻理應分為硬件及軟件「除蟲」兩部分,共分為四十個部分,測試時間需共四十小時,更需達到一系列固定指標。
科技園測試中心最近檢測四款適用於本港的國產規格機頂盒,發現僅兩款合乎十四項硬件測試標準,張樹榮稱,以「五成不合格」的表現來看,遠超電管局測試的「三成不合格率」,認為機頂盒質素參差不齊,呼籲消費者要小心選擇。
他說,科技園與北京的清華大學合作測試機頂盒技術,因為內地亦希望在今年八月奧運開幕之前,做好高清廣播。
電管局回應檢測方法被指有問題時稱,現時推行的「自願性標籤計劃」,目的是協助消費者分辨數碼地面電視接收器及傳統電視接收器,以及分辨基本版及升級版的機頂盒。該局所進行的測試是根據該目標而制訂測試項目,由於每間機構測試機頂盒之目的不同,不能將測試數目作比較。
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批評,市面三成機頂盒不合格已非常「離譜」,若實際不合格率達五成更難以接受,電管局身為權威,卻連普通測試中心標準亦不達到,予人很不專業的形象,電管局絕對需要重新檢討測試機頂盒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