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2006
港英時代行政、立法兩局議員,後投入中方懷抱、有意角逐特區政府首任特首的羅德丞病逝,終年七十一歲。羅德丞十月下旬心臟病發,曾一度危殆,入住瑪麗醫院深切治療部,後引發血液感染,延至昨日不治。
行政長官曾蔭權昨晚對羅德丞先生逝世感到非常難過。有「大羅」之稱的羅德丞,是著名律師羅文錦爵士的四子,亦是已故慈善家何東的外孫。羅一向被公認為聰明絕頂、思路敏捷,還有一段充滿戲劇性的政途。他為港英政府儁力時,曾出任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一九八五年,香港前途問題提上日程,羅以不滿英國對本港前途談判的立場為由,憤然辭職。不久他轉投北京懷抱,回歸前更雄心壯志圖爭逐特首之位,可惜因不得人心宣布棄選,離開政圈。
羅德丞於一九三五年在港出生,具有中歐兩種血統,身高逾六呎。六兄弟姐妹,他排行最小,一兄一姐不幸早逝,餘三個姐姐,一個習醫,兩人讀農科,他主修法律。
不滿英卸責 辭兩局議席
他先後於廣州嶺南小學、香港皇仁書院及嶺南書院就讀,八至十二歲期間,因抗日戰爭無法上學,家中聘請老師專門桝導他中文,至中三時,他遠赴英國留學,逗留了九年才返港繼承父親的羅文錦律師事務所。
自七○年起,他擔任市政局議員,至七四年成為立法局議員,到八○年更成為行政局議員。八五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他認為英政府處理交回香港予中國的問題上,沒有履行應有的責任,毅然辭去兩局議員的職位,辭職之日,他悻悻然地走向他的立法局座位作一鞠躬,隨即成立太平門公司,協助港人移民。
他並未從此失意政壇,因他了解港英政府想法,迅即獲中方器重,擔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副主任、港事顧問、籌委會委員及推選委員會委員等,他為中央出謀獻策,包括「直通車」問題、新機場核心計劃以至其「傑作」——立法會一會兩局的投票制度。一會兩局的運作方式類似英國兩院制,目標是大大壓抑議員提出私人草案的通過機會。
至九六年底首屆特首選舉之前,羅德丞一度成為大熱門,他躊躇滿志宣讀其「施政報告」,可惜種種言論均令公眾產生戒心,在不得人心及中方不予支持下,只好宣布棄選。自此他在政壇銷聲匿𤂌,他在九七年與已故的安子介及霍英東獲頒大紫荊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