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時事…社論及專欄

《中國觀點》
路平訪京是個突破 香港中介鋪墊平路

文: 古呂11/09/2004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路平成功訪問北京七天後,已於本月七日返港。她表示,此行過程順利,是一個善意表達,當中也有朋友幫忙。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長邢魁山稱,路平訪京是個突破。
為何說路平訪京是個突破?因為路平此行雖自我定位於私人身份訪問,但受到超過個人身份的禮待,除會見出版界負責人及文化界朋友外,還有機會與國台辦發言人、新聞局正副局長張銘清和李唯一會晤。還因為路平是香港回歸七年來首次到北京訪問的台灣陸委會香港事務局官員,而且正值兩岸政治、軍事形勢異常緊張之際。遠東貿易中心前主任陳文斌多年前曾跟隨一個工商考察團訪問過華南某地,但從「質度」比較,與路平訪京並見到國台辦高級官員,不可同日而語。

以文化突破政治關卡


路平說這次訪問不帶政治成分,但她此行對兩岸三地的政治無疑有一定的象徵意義和啟示:
一,目前兩岸、港台之間都最重視經貿交流,而不大熱心文化學術交流,殊不知文化交流比經貿交流更具緩和或化解政治仇怨的軟功能。錢穆曾說過,文化才與經濟財不同,經濟財是你賺我蝕、我贏你輸的零和遊戲;但文化才可以雙贏、三贏、全贏。文化的路平要突破政治關卡,顯然比經濟的陳文斌較為容易。
二,目前的兩岸關係,是古今中外最複雜、最奇特、最弔詭的關係,政治勢成水火,軍事臨界對抗,但經貿文化交流則發展到前所未見的高度。面對這個兩極化的矛盾,兩岸三地的大腦都必須有新思維、大智慧及高度的政治藝術,當務之急是把兩岸局勢穩定下來。兩岸的中層官員可援引「路平模式」,以「私人身份」多互訪溝通,這對防止雙方誤解訊息、誤判信號,是較可行而有效的方法。
三,港台的中下級官員,也可以私人身份加強交流。最近台灣一個傳媒代表團來港觀選,領隊的陸委會聯絡處長陳崇弘不獲港府核發簽證,代替領隊的陸委會聯絡處副處長羅木坤則不准隨團訪問政制事務局,反映特區當局對台仍然保守和小器。但台灣當局也須反省,若聯絡處正、副處長不當領隊,以私人身份隨團訪港,當不會發生被拒情事。
陸委會前主委蘇起有個經驗之談,就是不管兩岸政治分歧如何大,陸委會都應恪守一個基本原則,就是絕不傷害對方的感情,不傷感情就甚麼都可以談;若大傷感情,即使雙方有共同利益,也無法接觸商談。現任的陸委會主委卻把該會變成戰鬥平台,他在八月底的一次研討會上,以最猛烈炮火攻擊北京和特區政府的要害,北京和特區政府非常憤怒,對台灣官員入境及中華旅行社總經理的工作簽證也就把關更嚴了。現台灣高層正考慮「台聯」的建議,撤銷陸委會,在外交部設中國事務司,假如成為事實,而駐港機構又屬中國事務司管轄,那台灣駐港機構能否駐港就是個大問號。

扁在港欠缺人脈關係


四,香港特區政府的對台政策和工作雖然比澳門特區政府膽怯和保守,但香港的中介地位和作用仍遠勝於澳門。香港除了是兩岸貿易、投資、運輸及人流的中介點,也是兩岸政治接觸的中介點。後者是因為香港民間社會有不少可發揮政治中介作用的人物或團體,例如在兩岸都有高層人脈關係的南懷謹大師,多年前曾把他位於香港公園旁的大宅,作為兩岸官員秘密接觸會談的中介點。又如去世不久的政協常委黃克立,四十年代曾在國民黨政府任過要職,在國共兩黨都有高層關係,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十五日《人民日報》頭版,有一張江澤民與黃克立、李嘉誠及董建華的合照。張良任就是利用黃克立作中介獲發工作簽證的。
張良任一九九九年十二月獲委任為駐港代表時,仍是國民黨執政,二○○○年民進黨上台後,港台兩地曾就張來港工作問題進行秘密談判。談判破裂後,國民黨才調動其在港長期積累的人脈關係,為張赴港履新事進行幕後運作。當時任國民黨組發會主任的趙守博,委託一位派駐香港的國民黨黨工吳俊德(以《中央日報》特派記者身份獲港工作簽證),帶了一封信給年過九十的黃克立,請他幫忙疏通張良任赴港工作簽證的障礙,黃克立不負所託,直接向中共最高領導人江澤民反映這個問題,在江主席拍板後,此案立即出現重大轉機,拖了十四個月後,張良任終於到位。
張良任的接班人鮑正鋼今年五月已向港府申請工作簽證,但泥牛入海無消息。張良任是國民黨人,也是國民黨執政時任命的,尚且拖了那麼久,鮑由北京不信任的扁政府委任,加上民進黨扁政府在港沒甚麼人脈關係,想找中介人游說也難,還碰上兩岸政治緊繃,故鮑不可能比張順利。其實陸委會和香港事務局宜多吸納無黨派人士任官職,像路平沒黨派染色,來港工作後也不用太多政治顧忌,有較多揮灑空間,還贏得朋友熱心幫助,有力人物祝福,為她訪問北京鋪墊平路,創造了一個有啟示意義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