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時事…社論及專欄

學歷硬標準擋住人才

文: 中國.人民日報15/11/2003

報載,十月三十日,北京市就業雙向選擇會上,三千多研究生擠破大門。
本科生能幹的活,只請研究生;研究生可以勝任的崗位,瞄準了博士;土生土長的博士也非天之驕子了。
日益抬高的就業門檻,究竟擋住了甚麼?
首先擋住真才、良才。王勃十四歲作《滕王閣序》,格林斯潘七旬任美聯儲局主席,蒲松齡屢應省試皆落第,霍金只有三根手指能動彈、四十多年枯坐輪椅。
學歷與學力、能力之間,不能簡單畫等號。只惟學歷論,難免遺珠之憾。至於不分職業行當,不問青紅皂白,把年齡、性別、外貌統統作為量才的「硬指標」。擋住的,恐怕還有公正與公平。
就業門檻高了,並非人才多了。尤其在西部,各類專業人才僅為全國人才總量的百分之十五,每萬名勞動者中擁有中專以上學歷和初級職稱者還不到東部的百分之十。總量不足、結構不均,我們的人才資源遠沒到「過剩」的地步。片面強調高學歷,擋住了發展,擋住了機遇。

今 日 相 關 新 聞 ﹕


  • 《監察網》
  • 弒父傳統
  • 注射疫苗防沙士
  • 假證供告情報官員?
  • 意軍受襲響警號
  • 台灣對緊貿說不
  • 窮親戚的故事
  • 北京如何堅決粉碎?
  • 「簡直是世界大笑話」
  • 香港青年前路茫茫
  • 政府數字可信嗎?
  • 盜版問題困擾中美
  • 台○八年施新憲威脅奧運

  •  

    六十歲以下者免問

    美國有家位列世界五百強的醫藥企業,招聘啟事註明,六十歲以下者免問。總裁坦言:這樣的用人標準不是嘩眾取寵,鍾情年長職工,既重其實踐經驗,更有內心深植的誠信與奉獻。
    量才不必守成規,「合適」與「需要」就是標準。從實際出發,把最合適的人放在最需要的位置,用得其所,方能人盡其才。
    現時中國社會單一的選才標準,惟學歷論的用人誤區,讓所謂的「人才高消費」成了實際上的人才浪費,令人痛惜!

    盜版問題困擾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