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按風暴影響浮現 宏調變調言之尚早

25/01/2008


內地去年的經濟表現又創出多年來的新高,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百分之十一點四,是十三年來最快;消費物價指數全年上升百分之四點八,是十一年來最大。不過,在多項數據創近年紀錄的背後,經濟形勢其實已起了變化,好像第四季的經濟增長速度繼續從高位回落,十二月份的通脹壓力亦見稍為紓緩。這些變化,對宏觀調控往後的走向,有重要啟示。

導致內地經濟增長在去年第三季開始減速的原因,主要與中央不斷加大宏調力度,以及次按問題令美國經濟惡化有關。人民銀行去年先後六次上調存貸款利率、十一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以及在年底加強限制新貸款,令貨幣供應增長明顯放慢。至於美國經濟急劇轉壞,對中國出口表現的影響,在去年下半年已開始浮現。正是外圍環境的變化及調控政策的效力,令內地去年的經濟增長呈現先高後低的走勢。

從最近的環球股災可見,美國的次按問題已引起投資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憂慮,再加上歐洲的金融機構亦傳出爆煲消息,更令人擔心美歐經濟今年的表現更差。歐盟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則是中國最大的單一出口市場。中國的經濟及投資增長周期與外貿表現關係密切,投資增長放緩令經濟進一步減速的機會甚高。最近,便有不少意見認為,中央有必要因應形勢,調整宏調策略,甚至應該放棄從緊貨幣政策,抵禦來自歐美經濟惡化的衝擊。

不過,美國的次按問題早在去年中已暴露,中央在年底提出防過熱及防通脹的「兩防」政策時,相信早已考慮到外圍環境的變化。再者,財金部門更早就發出了對美國出口可能大幅放緩的警告。其實,正因為中國的投資增長與外貿表現息息相關,過去幾年的大量工業投資,又到了完工投產的時候,市場能否消化全部新增產能仍是疑問,如不及時控制新的投資,令人擔心未來會出現嚴重的產能過剩,故中央未必會因此而放鬆從緊政策。

當然,就算已有的政策不會放鬆,並不等於沒有其他政策支持經濟增長,彌補出口放緩,可能的選擇是加強公共投資及刺激內部需求。在目前的環境下,刺激內需不但是為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更重要的是維持進口需求,避免因為外貿相關投資的進口減少下,令中國的外貿順差增長再度加速,否則,將會令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流動性過剩亦將難以紓緩。

事實上,中央把貨幣政策轉向「從緊」的同時,財政政策仍然維持「穩健」,已為增加公共投資留下伏筆,應付外圍經濟逆轉。有一點值得注意,要刺激內需、鼓勵消費,便必須控制通脹。原因很簡單,民眾增加的支出,如只是用來應付物價上漲,實質消費並無得益。此外,一直高踞不下的樓價,亦令社會上有太多資源被鎖在樓市,無法用於消費,故針對樓市的調控相信會繼續下去,藉此釋放民眾的購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