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招股全球矚目 繼往開來不容有失

16/10/2006


歷來集資規模最大的工商銀行,今日起公開招股,香港有幸做成這單「大刁」,是天時、地利、人和配合的結果,才能一而再刷新紀錄。港股能夠戴上這個「全球最大」的桂冠,是一項榮耀,同時也帶來很多挑戰,包括金融體系能否妥善處理為此而來的大量資金?在工行上市後,市場能否保持現時的發展勢頭?港股已成全球矚目的焦點,一切不容有失。

承接近期的新股熱潮以及內地大型國有銀行的品牌效應,加上巨無霸國企大都有「一人獲配一手」的先例,工行招股反應熱烈是意料中事。由於集資額破紀錄,意味認購人數和金額一樣會輕易破紀錄,接受認購申請及負責印發股票的機構,肯定面對比以往更大的挑戰。無論壓力有多大,收票、退票、公布結果、印製和寄發股票都必須準時完成。

中國銀行今年五月招股時,散戶被凍結的資金接近三千億元,以工行的規模應該有過之而無不及,銀行公會上周曾透露,由於實行五天結算,要在星期一處理的支票原來就較以往多,在工行招股期間,相信數量會更驚人。此外,參考中行上市首天的經驗,港元即時支付系統的清算量創出萬二億元新高,是平日的一至兩倍,相信工行的情況亦不遑多讓。

本港一眾金融機構都嚴陣以待,久違了的網上電子招股服務重出江湖,同時會再次採用電子方式公布分配結果。其實,最為重要的是整個招股過程背後的風險管理,當中涉及資金管理、程序管理及技術管理等。雖然有中行的成功經驗在前,不等於保證了每次都能順利過關,監管機構必須密切注視每一個細節,在巨大壓力下也不能出錯,否則將會在眾目睽睽下,把原來的世界第一變成笑話。

我們對於工行招股能順利完成是抱樂觀態度,反而,今次世紀招股之後,港股能否保持一樣的發展勢頭,便較為審慎。工行集資額之大,固然是前無古人,相信在可見將來亦是後無來者。環顧內地的巨無霸銀行,仍未上市的農業銀行恐怕難在短時間內完成改革。至於其他產業,重點企業能夠上市的也去得七七八八,意味大型國企來港上市可能會青黃不接,加上內地股市在股改後已恢復活力,或會令一些企業打消到境外上市的念頭,對於港股自然不是好消息。

內地大型國企不斷來港上市,是港股市值幾級跳的主因,也是刺激交投的動力,港交所必須及早因應新形勢,才可令發展勢頭持續下去。特區政府早前提出要加快修改上市規則,吸引外國具規模的企業來港招股,顯然明白到大型國企已買少見少,但修例和推廣需時,遠水救不了近火。因此,那些曾被有意無意間忽略了的內地及海外中小型企業,應該列為積極招攬的對象,在工行完成招股後,港股仍能繼往開來,而並非高潮後的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