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財經…財經評彈

購併關卡重重何必捨易取難

文: 陳友正博士 特許財務分析師13/08/2005

經過一番競逐,中海油終宣布放棄收購在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大型石油公司優尼科(Unocal),優尼科董事局接納同業雪佛龍(Chevron)的收購,結束了這場高調的國際收購戰。
這次是中國企業首次亮相華爾街的「巨額交易」兼收購戰。由於國企是這種遊戲的新丁,自然引起市場關注。其實,跨境收購美國大型上市公司,過往亦只有英國及日本企業嘗試過,今次不同之處,是中海油兼有國企背景,據稱還得到中國政府支持,並非單純商業行為云云。政治色彩肯定使收購複雜化。
收購合併活動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開始流行。電影《華爾街》中米高德格拉斯飾演的股壇大鱷Gordon Gecko,令觀眾對收購合併印象深刻。近年,美國資金氾濫,收購活動愈見頻繁。不說不知,美國的收購合併,一直是美國人自己的遊戲,外資無法主導,只能以小投資者身份參與,這和美國大型上市公司的管治架構(Governance Structure)及背後的社會文化背景有密切關係。

外資不易入主美企


自八十年代起,美國上市公司開始一連串管治改革,包括修訂公司章程(Charter),容許收購活動展開。然而,要取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權(Corporate Control),須通過公司管理層、董事局和股東三重關卡,如公司規模龐大,合併後有可能觸及壟斷等問題,更須監管機構批准。
以優尼科為例,公司始創於一八九○年,由加州三個企業合併而成,遂名為加州聯合石油公司(Union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初時主力在美國西部鑽探及提煉石油。二十世紀初,開始經營加油站業務,後以「76」品牌建立油站網絡,並先後建立墨西哥灣、阿拉斯加及澳洲等開採業務,後更持有泰國、印尼、以至中亞阿塞拜疆的油井及天然氣井。八十年代,控股公司易名「優尼科」。
一九九七年,優尼科出售煉油及銷售業務,專注石油開採。優尼科持有的石油資產,以天然氣存量為主,已探知的蘊藏量,共約17億桶等量(相當於一桶原油的熱量單位),其中約三分之二在北美以外。

成功收購要過三關


要收購優尼科,首先要取得管理層支持,再由CEO說服董事局,獲接納後才開始「善意收購」(Friendly Takeover),向股東提出正式的收購建議。若董事局拒絕(和出價高低無必然關係),則變為「敵意收購」(Hostile Takeover),結果更難預測。
故此,中海油必先取得優尼科CEO Charles Williamson的支持,他是石油鑽探出身,屬典型的技術型CEO。究竟中海油要如何說服他,其中頗為棘手的,是針對CEO及其他涉及人事的個人利益問題。如通過了CEO一關,便需面對董事局。優尼科董事局十名成員,只有Williamson為執行董事,其餘均為其他公司CEO、退任CEO或社會賢達。究竟中海油如何打入這個美國企業的上層圈子,贏取他們的信任?
在獲得董事局支持後,仍須取得股東的同意。優尼科85%股份由基金持有,基金經理的利益,自然是誰出價高,或合併後能否保證股價保持高位?假如報載中海油目標是增加石油貯藏,似乎直接收購石油資產,比收購上市石油公司來得簡單直接。